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的OLED显示装置像素电路,通过设置第一至第七TFT管、发光器件、电容、基准电压端、第一扫描信号端、第二扫描信号端、第三扫描信号端、数据端、发光控制端、第一电源电压输入端和第二电源电压输入端,由于在发光阶段,第一电源电压大于第七TFT管的栅极的电压,且第七TFT管的栅极电压大于源极电压,使得第二TFT管的漏电流的方向是从第一电源电压输入端流向第七TFT管的栅极,第三TFT管的漏电流方向是从漏极流向源极,这样子两个漏电流的方向就彼此相反,能够相互抵消,就可以不对电容进行充放电,也就不会影响第七TFT管的栅极电压,进而让OLED显示装置发光亮度更加稳定。
公开号:CN214336300U
申请号:CN202022601883.5U
申请日:2020-11-11
公开日:2021-10-01
发明作者:胡中艺;吴锦坤;王士锋;胡君文
申请人:Truly Huizhou Smart Display Ltd;
IPC主号:G09G3-3233
专利说明:
[n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像素电路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OLED显示装置像素电路。
[n0002] 有机发光器件(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简称OLED),又称有机电激光显示(Organic Electroluminesence Display,OLED),近年来,随着有机发光器件(OLED)技术的发展,有机发光器件(OLED)所具备的自发光、不需要背光源,对比度高、响应时间短、厚度薄、视角广和可应用于柔性及透明显示等优点也广为业内人士所知。
[n0003] 由有机发光器件(OLED)制作的显示装置简称OLED显示装置,OLED显示装置包含许多像素电路,像素电路中的TFT管(TFT管即薄膜晶体管)在关闭状态下还有漏电流,像素电路中的漏电流是无法彻底消除的,在OLED显示装置发光阶段,漏电流会引起像素电路内部电压变化,导致OLED显示装置的发光亮度不稳定,特别是在低帧频应用下,一帧内发光时间较长,OLED显示装置的发光亮度就会变化更大,造成闪频等严重问题。现有技术中为了解决漏电流影响发光亮度的问题,多数采用的是增加TFT管的方式来解决漏电流的问题,虽然上述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消除部分漏电流,但会让像素电路的整体制造成本以及制造工艺大大增加。
[n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制造成本较低的,制造工艺难度较低的,利用相反两个方向的漏电流相互抵消的,OLED显示装置像素电路。
[n0005]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n0006] 一种OLED显示装置像素电路,包括:第一至第七TFT管、发光器件、电容、基准电压端、第一扫描信号端、第二扫描信号端、第三扫描信号端、数据端、发光控制端、第一电源电压输入端和第二电源电压输入端;
[n0007] 所述第一TFT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一扫描信号端连接,所述第一TFT管的源极与所述基准电压端连接,所述第一TFT管的漏极分别与所述电容的一端和所述第六TFT管的源极连接;
[n0008] 所述第二TFT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二扫描信号端连接,所述第二TFT管的源极与所述电容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TFT管的漏极分别与所述第五TFT管的漏极和所述第一电源电压输入端连接;
[n0009] 所述第三TFT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一TFT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三TFT管的漏极分别与所述电容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七TFT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三TFT管的源极分别与所述第六TFT管的漏极和所述第七TFT管的源极连接;
[n0010] 所述第四TFT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三扫描信号端连接,所述第四TFT管的源极与所述数据端连接,所述第四TFT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七TFT管的漏极连接;
[n0011] 所述第五TFT管的栅极与所述第六TFT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五TFT管的源极与所述第七TFT管的漏极连接;
[n0012] 所述第六TFT管的栅极与所述发光控制端连接,所述第六TFT管的源极串联所述发光器件与所述第二电源电压输入端连接。
[n0013]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发光器件为发光二极管,所述发光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六TFT管的源极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二电源电压输入端连接。
[n0014]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的优点及有益效果:
[n0015] 本实用新型的OLED显示装置像素电路,通过设置第一至第七TFT管、发光器件、电容、基准电压端、第一扫描信号端、第二扫描信号端、第三扫描信号端、数据端、发光控制端、第一电源电压输入端和第二电源电压输入端,由于在发光阶段,第一电源电压大于第七TFT管的栅极的电压,且第七TFT管的栅极电压大于源极电压,使得第二TFT管的漏电流的方向是从第一电源电压输入端流向第七TFT管的栅极,第三TFT管的漏电流方向是从漏极流向源极,这样子两个漏电流的方向就彼此相反,能够相互抵消,就可以不对电容进行充放电,也就不会影响第七TFT管的栅极电压,进而让OLED显示装置发光亮度更加稳定。
[n0016]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n0017]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中的OLED显示装置像素电路的电路原理示意图;
[n0018]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中的OLED显示装置像素电路的驱动时序示意图。
[n0019]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n0020]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n0021]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n0022] 请参阅图1,一种OLED显示装置像素电路10包括:第一至第七TFT管(即图1所示的T1、T2、T3、T4、T5、T6和T7)、发光器件EL、电容Cst、基准电压端VINIT、第一扫描信号端SCAN1、第二扫描信号端SCAN2、第三扫描信号端SCAN3、数据端VDATA、发光控制端EM、第一电源电压输入端ELVDD 和第二电源电压输入端ELVSS;
[n0023] 第一TFT管T1的栅极与第一扫描信号端SCAN1连接,第一TFT管T1的源极与基准电压端VINIT连接,第一TFT管T1的漏极分别与电容Cst的一端和第六TFT管T6的源极连接;
[n0024] 第二TFT管T2的栅极与第二扫描信号端SCAN2连接,第二TFT管T2的源极与电容Cst的另一端连接,第二TFT管T2的漏极分别与第五TFT管T5的漏极和第一电源电压输入端ELVDD连接;
[n0025] 第三TFT管T3的栅极与第一TFT管T1的栅极连接,第三TFT管T3的漏极分别与电容Cst的另一端和第七TFT管T7的栅极连接,第三TFT管T3的源极分别与第六TFT管T6的漏极和第七TFT管T7的源极连接;
[n0026] 第四TFT管T4的栅极与第三扫描信号端SCAN3连接,第四TFT管T4的源极与数据端连接,第四TFT管T4的漏极与第七TFT管T7的漏极连接;
[n0027] 第五TFT管T5的栅极与第六TFT管T6的栅极连接,第五TFT管T5的源极与第七TFT管T7的漏极连接;
[n0028] 第六TFT管T6的栅极与发光控制端EM连接,第六TFT管T6的源极串联发光器件EL与第二电源电压输入端ELVSS连接。
[n0029] 为了能够更好地理解本申请的OLED显示装置像素电路10的电路原理,请一并参阅图1和图2,图2为OLED显示装置像素电路10的驱动时序示意图,图2所示的一共有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分别是t1阶段、t2阶段和t3阶段,图 2所示的即是在三个阶段中,发光控制端EM、第一扫描信号端SCAN1、第二扫描信号端SCAN2和第三扫描信号端SCAN3的电平变化情况。
[n0030] 首先是t1阶段,发光控制端EM为低电平输入、第一扫描信号端SCAN1 为高电平输入、第二扫描信号端SCAN2为高电平输入和第三扫描信号端SCAN3 为低电平输入,此时,第一TFT管T1、第二TFT管T2和第三TFT管T3均开启,其余TFT管均关闭,此时Va=VINIT(Va的电压即图1所示的a点电压, VINIT即基准电压端VINIT的电压),对OLED显示装置两端电压进行重置,对电容Cst两端电压进行重置,由于第三TFT管T3开启,第七TFT管T7的栅极和源极相当于连接在一起,Vg=Vs=ELVDD(Vg的电压即图1所示的g点电压, Vs的电压即图1所示的s点电压,ELVDD的电压即第一电源电压输入端ELVDD 输入的电压);
[n0031] 其次是t2阶段,发光控制端EM为低电平输入、第一扫描信号端SCAN1 为高电平输入、第二扫描信号端SCAN2为低电平输入和第三扫描信号端SCAN3 为高电平输入,此时,第一TFT管T1、第三TFT管T3和第四TFT管T4开启,其余TFT管均关闭,Vg=Vs开始放电,直到Vg=Vs=VDATA+Vth(VDATA即图1所示的数据端VDATA的电压,Vth即图1所示的第七TFT管T7的阈值电压),此时电容Cst两端的电压为Vg-VINIT=VDATA+Vth-VINIT;
[n0032] 再者是t3阶段,发光控制端EM为高电平输入、第一扫描信号端SCAN1 为低电平输入、第二扫描信号端SCAN2为低电平输入和第三扫描信号端SCAN3 为低电平输入,此时,第五TFT管T5和第六TFT管T6均开启,其余TFT管均关闭,电容Cst两端的电压保持不变,也刚好是Vgs的电压(Vgs即图1所示的第七TFT管T7栅极与源极之间的电压差),Vgs=VDATA+Vth-VINIT,这是第七TFT管T7的驱动电流Id可以从以下公式计算得出:
[n0033]
[n0034] 其中,μ为沟道的电子迁移率,Cox为第七TFT管T7单位面积的沟道电容, W为第七TFT管T7的沟道宽度,L为第七TFT管T7的沟道长度。从上述公式可看出Id与Vth无关,该电路可以补偿Vth。
[n0035]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发光阶段,虽然第二TFT管T2和第三TFT管T3都存在漏电流,漏电流会对电容Cst进行充放电,但因为第一电源电压大于第七TFT 管的栅极的电压,且第七TFT管的栅极电压大于源极电压,使得第二TFT管的漏电流的方向是从第一电源电压输入端流向第七TFT管的栅极,第三TFT管的漏电流方向是从漏极流向源极,这样子两个漏电流的方向就彼此相反,能够相互抵消,漏电流就不会对电容Cst进行充放电,也就不会影响第七TFT管的栅极电压,进而让OLED显示装置发光亮度更加稳定。
[n0036]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电路用的是N型TFT管,可以想到的是采用P 型TFT管实现该功能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轻易想到的,因此也属于本专利保护的范围。
[n0037] 进一步地,请再次参阅图1,在一实施方式中,发光器件EL为发光二极管,发光二极管的阳极与第六TFT管T6的源极连接,发光二极管的阴极与第二电源电压输入端ELVSS连接。
[n0038] 如此,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发光器件EL为发光二极管,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的发光器件代替发光二极管。
[n0039] 本实用新型的OLED显示装置像素电路,通过设置第一至第七TFT管、发光器件、电容、基准电压端、第一扫描信号端、第二扫描信号端、第三扫描信号端、数据端、发光控制端、第一电源电压输入端和第二电源电压输入端,由于在发光阶段,第一电源电压大于第七TFT管的栅极的电压,且第七TFT管的栅极电压大于源极电压,使得第二TFT管的漏电流的方向是从第一电源电压输入端流向第七TFT管的栅极,第三TFT管的漏电流方向是从漏极流向源极,这样子两个漏电流的方向就彼此相反,能够相互抵消,就可以不对电容进行充放电,也就不会影响第七TFT管的栅极电压,进而让OLED显示装置发光亮度更加稳定。
[n0040]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权利要求:
Claims (2)
[0001] 1.一种OLED显示装置像素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至第七TFT管、发光器件、电容、基准电压端、第一扫描信号端、第二扫描信号端、第三扫描信号端、数据端、发光控制端、第一电源电压输入端和第二电源电压输入端;
所述第一TFT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一扫描信号端连接,所述第一TFT管的源极与所述基准电压端连接,所述第一TFT管的漏极分别与所述电容的一端和所述第六TFT管的源极连接;
所述第二TFT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二扫描信号端连接,所述第二TFT管的源极与所述电容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TFT管的漏极分别与所述第五TFT管的漏极和所述第一电源电压输入端连接;
所述第三TFT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一TFT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三TFT管的漏极分别与所述电容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七TFT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三TFT管的源极分别与所述第六TFT管的漏极和所述第七TFT管的源极连接;
所述第四TFT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三扫描信号端连接,所述第四TFT管的源极与所述数据端连接,所述第四TFT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七TFT管的漏极连接;
所述第五TFT管的栅极与所述第六TFT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五TFT管的源极与所述第七TFT管的漏极连接;
所述第六TFT管的栅极与所述发光控制端连接,所述第六TFT管的源极串联所述发光器件与所述第二电源电压输入端连接。
[00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OLED显示装置像素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器件为发光二极管,所述发光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六TFT管的源极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二电源电压输入端连接。
类似技术:
公开号 | 公开日 | 专利标题
WO2019037499A1|2019-02-28|像素电路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US9262966B2|2016-02-16|Pixel circuit,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US10235940B2|2019-03-19|Pixel-driving circuit, the driv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device
JP2020525859A|2020-08-27|Amoledピクセル駆動回路及びピクセル駆動方法
CN109243369A|2019-01-18|显示面板、像素电路的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
US10475385B2|2019-11-12|AMOLED pixel driving circuit and driving method capable of ensuring uniform brightness of the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and improving the display effect of the pictures
CN111599313B|2021-07-09|像素驱动电路、驱动方法及显示面板
CN110808010A|2020-02-18|像素驱动电路、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像素驱动方法
CN107945740B|2020-08-18|像素电路的驱动方法
EP3693953A1|2020-08-12|Pixel driving circuit and method, and display apparatus
CN108847183B|2020-06-16|一种像素驱动电路及显示面板
WO2020177258A1|2020-09-10|像素驱动电路及显示面板
WO2019165650A1|2019-09-06|Amoled像素驱动电路及驱动方法
CN111312160B|2021-06-01|像素驱动电路及显示面板
CN214336300U|2021-10-01|Oled显示装置像素电路
CN109712568B|2021-04-23|一种像素驱动电路及其驱动方法、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CN110010076B|2021-01-01|像素电路及其驱动方法、显示基板、显示装置
CN111540315A|2020-08-14|像素驱动电路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CN214336299U|2021-10-01|Oled像素补偿电路
CN213988253U|2021-08-17|有机显示模组像素电路
CN213988255U|2021-08-17|Oled像素电路
US10460665B2|2019-10-29|OLED pixel driving circuit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CN213988254U|2021-08-17|像素补偿电路
TW201501101A|2015-01-01|畫素結構及顯示裝置
CN111243504B|2021-04-23|一种像素驱动电路及显示装置
同族专利:
公开号 | 公开日
引用文献:
公开号 | 申请日 | 公开日 | 申请人 | 专利标题
法律状态: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优先权:
申请号 | 申请日 | 专利标题
CN202022601883.5U|CN214336300U|2020-11-11|2020-11-11|Oled显示装置像素电路|CN202022601883.5U| CN214336300U|2020-11-11|2020-11-11|Oled显示装置像素电路|
[返回顶部]